人参,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中药,它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肺、脾、心经。最早记载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为补气第一要药,具有“百草之王”的美誉,中医认为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历代被用于补虚方剂中,临床主要用于肺脾气虚或气血两虚,尤其大病、久病之后或元气大伤时,用之尤宜,特别对于元气虚极欲脱,脉微欲绝之候,用人参补虚更佳。
近年来,随着影视剧的蓬勃发展,一些神话影视剧里救人一命的用药往往就是人参,无形中给观众们传递一种信息——人参能救命、能治百病。所以,一些不明就理的人群就会盲目地“有事没事吃点儿参”,到底人参要怎么吃?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人参?玉溪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的医生们有话要对大家说:
人参的现代研究:
人参所含成分较为复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具有抗疲劳、增强免疫功能、保护心功能、改善心肌缺血、抗休克、抗肿瘤及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人参食用方法推荐:
炖服: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碗口,放置锅内蒸炖4~5小时。
嚼食: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
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每次1~1.5克。
泡水:将人参切成薄片,放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10分钟后即可服用。
人参亦害人,用之忌盲目
以上我们提到人参的诸多益处,但是“物极必反”,即使气虚的人,吃多了同样会上火或产生其他不良反应。中医讲究辨证施养,补益应有度,用量多少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虚实,视具体情况而定。
误用人参也伤人,人参虽然是一种很好的补药,但绝不能乱补,要因人而异,因身体而异,否则不仅会适得其反,还会成为伤人的利器。《神农本草经》言“今医家之用参救之者少,杀人者多。盖人之死于虚者,十之一二,死于病者,十之八九。人参长于补虚,而短于攻疾。医家不论病之已去未去,于病久或体弱,或富贵之人,皆必用参。一则过为谨慎,一则借以塞责,而病家亦以用参为尽慈孝之道。不知病未去而用参,则非独元气不充,而病根遂固,诸药罔效,绝无愈期。故曰杀人者多也。”总之,如果不了解人参的功效和自身体质、疾病性质而盲目地服用,往往达不到进补的作用,反而使身体受到伤害。正如清代医家徐大椿所说“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也”。
哪些人群不适宜进补人参
人参对体虚的人很有帮助,但病重或大病初愈的人,并不适合服用人参,因为这些人身体虚弱,需要静息调理,如果服用人参大补,会对人体产生刺激作用,使人的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失眠、烦躁等表现,不利于身体恢复。
产后多虚多瘀,刚刚分娩的产妇如果服用人参,会壅滞气机,不利于恶露排出,影响子宫复旧。
高血压患者慎用,高血压患者属肝阳上亢者,服后易引起头晕、头痛等不适,但体质虚寒的可服用,用量宜少。
感冒若无明显虚象不宜服用人参,以免闭门留寇,邪气滞留体内,影响正气恢复。
凡阴虚火旺、血热吐衄、肝阳上亢、目赤头眩等一切实证、火郁之证均不宜食用。
进食人参的注意事项
食用人参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夏季天气炎热,不宜食用。
食用人参时不宜喝茶、吃萝卜。自古有人参恶莱菔子之说,莱菔子即萝卜子,萝卜能减弱人参的补气作用,故不宜同用。
在煎煮人参的时候,不宜用金属容器,用陶瓷或砂锅煎,因金属器皿中含有很多重金属成分,会与人参所含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中医科 杨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