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首页>>科室导航>>内科系统>>临床心理科>>健康宣教
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公众心理应激表现及心理保健建议
发布时间:2020-02-26

目前,新冠肺炎已经肆虐横行近两月,给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明显影响。维系好我们个人的身心健康,是最终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的坚实基础。与一线作战的医护人员和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相比较,普通公众并不会有过大的压力及心理应激反应,但由于此次新冠肺炎的特殊性,目前已经长时间、深层次、全方位地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及行为模式,导致部分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常见的应激反应有以下几方面:

1.认知方面:对身体的各种感觉与变化特别关注敏感,对他人、自己是否带口罩,是否咳嗽过于在意,并将身体的各种不适与"疫情"联系起来。

image001

2.情绪方面:面对"疫情",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担心疫情不能控制,担心自己及家人被感染,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对一些"负面"信息感到愤怒。

3.行为方面:回避一些信息及场所,或者反复查看获取疫情信息,反复测量体温,查询预防新冠肺炎药物,明显减少社交活动,生活懒散,做事变得冲动、坐立不安等。

4.躯体方面:在认知、情绪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出现躯体的轻度不适,包括呼吸系统的气促、呼吸不畅,循环系统的胸闷、心慌,消化系统的食欲差、腹胀腹泻,泌尿系统的尿频尿急,骨骼肌系统的肌肉紧张、疼痛,另外还有头昏不适、眠差多梦等,甚至血压体温的阵发性升高。

普通公众出现上述的心身反应,并不用太担心,只需要按我们所建议的心理健康维护建议实施,短时间是可以消除心理疾患问题的。

普通公众中,有几类人群,心理反应要更为特殊一些,需要我们的特别关注:

1.年老体弱、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人群:此类人群在疫情下,更容易丧失信心,感到无助及抑郁,可能会对预防措施消极应对,也有可能过度担心紧张,过度自我保护,不能维持一个基本的生活规律,进而免疫力降低,更易生病,出现恶性循环。

2.具有类似"肺炎"症状的人群:一些普通上感患者,或具有慢支炎、慢性咽炎的患者,在疫情背景下,极度敏感忧虑,明知自己未外出,未接触高危人群,但很难放松下来,对号入座,将自己的咳嗽、乏力等症状与新冠肺炎等同,越想越怕,因而引发相应心理问题。

3.小孩:在疫情影响下,孩子的生活是发生了一定改变,但是由于年龄小,对传染病并没有太多的感受,孩子更多的体验是来自于父母家人,可能会由于父母家人的恐吓,亲人陪伴减少,生活习惯改变,而出现一些哭闹粘人,眠差,作息混乱,饮食不佳,情绪不稳,幼稚行为(允吸手指,尿床)等现象。

4.过度关注疫情信息的人群:一部分人时刻关注疫情,不知疲倦的阅读观看疫情信息,接触了大量负面信息,处于一个长期的压力中,很快,自己的心理资源会被耗尽,而自己又缺乏继续应对压力的能力,进而导致麻木、身心疲惫和情绪不稳等心理问题。

image003

对于普通公众的这些心理反应和问题,我们建议做好以下几点措施:

1.按疫情防控基本要求做:少聚会,少外出,出门戴好口罩,勤洗手,室内通风。我们身体安全了,心态上也会很有"安全感"。

image005

2.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良好而稳定的生活节奏,会让我们具有一个稳定的内外环境,这种状况下更容易保持我们的免疫力及良好心态。我们像平时一样,定时睡,定时起,吃好一日三餐,适当活动,适当光照,劳逸结合,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工作学习上,既不无聊,又轻松健康。

image007

3.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保持良好心态:疫情期间出现一定的紧张消极情绪,以及身体上的反应是正常的,不要有太多心理负担,接纳这些有助于更好的应对疫情,积极调整,适当运动,适度娱乐,保持轻松、舒适的心态,能增加我们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4.理性应对疫情信息:不要过度获取疫情信息,不传谣,不信谣,不要因为频繁的报道而产生恐慌,要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只要认真做好防护,就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image010

5.增加沟通交流,相互支持:疫情期间,可通过电话、网络与亲属、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情感;多陪伴家人,特别是老人、孩子及患病群体,多一些倾听与支持,一个亲密友好的人际氛围,即可以缓解压力、紧张,又可以提高心理免疫力。

image011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您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image013

(1)过度恐慌紧张时

(2)对生活及工作失去信心及兴趣时

(3)饮食与睡眠习惯被严重打乱时

(4)生活能力和工作效率明显受损时

(5)躯体反应日益加重时

临床心理科   候曦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自人卫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以及华西医学大系《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

编辑:刘玉霞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