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成功实施了首例自体血小板冻存回输治疗,这一里程碑式的举措不仅为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的严峻局面带来了新希望,更为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临床用血现状:挑战重重
当前,临床用血主要依靠无偿献血。但受临床用血需求攀升、献血者筛选严苛、公众无偿献血意识不足等因素影响,血源供应时常面临短缺。
对于血液内科的患者而言,情况更为棘手。由于血液系统疾病的特性,以及化疗后普遍出现的骨髓抑制现象,他们对血液制品的需求量极大。以血小板为例,它在人体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血小板的寿命非常短暂,一般只有7-10天,且在体外的保存时间也较短。这就使得血小板的供应尤为紧张,患者往往需要漫长的等待才能输注到血小板,而这段等待时间可能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风险。
自体血小板冻存回输:创新突破
55岁的刘先生便是这一创新治疗的受益者。他不幸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需要接受周期性化疗。在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如同大多数患者一样,他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急剧减少,极易引发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此时,输血支持成为保障他生命安全的关键措施。
在此次治疗过程中,刘先生的血常规检查显示血小板异常升高至949×10^9/L(正常参考值:125~320×10^9/L)。如此高的血小板计数会大大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经医院专家团队综合评估,决定采用血细胞单采技术,去除过多的血小板。而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成熟的干细胞冻存技术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医生们将采集到的血小板进行妥善处理后冻存起来,以备刘先生后续治疗之需。
随着后续化疗的推进,刘先生如期出现了骨髓抑制和血小板危象。关键时刻,治疗团队迅速行动,将之前冻存的自体单采血小板进行解冻复苏,并及时为刘先生进行了输注。整个过程共输注2次,令人欣慰的是,全程未出现任何输血反应,成功助力刘先生顺利度过了骨髓抑制期。
自体输血科普:优势显著
自体输血,简单来说,就是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在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自己。自体血小板冻存回输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它具有诸多显著优势:
规避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染病感染风险:使用自身的血小板,不存在血型不匹配导致的溶血等输血不良反应。同时,也完全避免了因输注他人血液可能带来的传染病感染风险,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第一时间接受输注,降低出血风险:当患者血小板减低时,能够立即使用提前冻存的自体血小板进行输注,无需等待血库调配异体血小板,大大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在等待过程中因血小板过低而导致出血的风险。
减轻经济负担:异体输血往往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而自体输血避免了这部分费用支出,能够大幅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于需要多次输血的患者来说。
缓解血源紧张:自体输血减少了对异体血源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用血紧张的局面,让宝贵的血源能够更合理地分配给其他更需要的患者。
此次首例自体血小板冻存回输治疗的成功,是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在医疗服务创新道路上的一个起点。未来,血液内科将进一步扩大自体输血服务的覆盖范围,为更多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这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科室也将持续探索优化医疗服务的各项举措,不断提升患者就医的便利性与满意度。相信在医疗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会有更多患者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重获健康与希望。
血液内科/王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