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认识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进入城市生活。居住在城市和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已经超过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3,城市已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场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事关民族工作和城市工作两个大局,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有序推进民族地区和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要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通过在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租房租赁等方面制定均等化、同城化政策,推动流入地逐步实现进城各族群众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把城市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城市成为各族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二、如何理解涉民族宣传的重要地位作用?
民族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涉民族宣传做得好不好,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形象。我们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通过积极主动加强宣传引导,构建宣传教育体系,引导我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世界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中更好地了解中国。
与此同时,要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推动中外学术界、民间团体交流互动,更加有效地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向国际社会宣传诠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三、什么是“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
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好声音;充分发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传播效能,增强中华民族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四、什么是“三项计划”?
“三项计划”是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统称。“三项计划”是国家层面的重要部署,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创新举措和基础工程,是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的重要途径,对于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意义重大,有利于全方位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走向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我国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处于怎样一个情况?
我国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逐步探索到基本完备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包括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涉及民族事务的规定,以及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主要内容的较为系统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